而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光伏大国在其光伏政策的修订中,已开始逐步鼓励小型光伏项目的安装,这其中的主体正是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其中包括5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5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成后每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纳税2.7亿元,可实现1210人的就业,带动周边晶体硅片切割、电池片及太阳能终端应用产品等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从而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4月16日,太原市项目落地年暨山西云计算中心项目等9个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在小店区举行据阿特斯太阳能公司预计,所有项目将产生8亿美元的收益。双方各持有该合资企业50%的股权。预计所有项目将于2012年动工建造,并于2014年投入商业化运营。
阿特斯太阳能与SkyPower Energy已于近日达成收购协议,按照协议规定,阿特斯太阳能将收购SkyPower安大略湖的16个光伏项目的大部分股权。16个光伏项目总装机量为190至200MW,且均与安大略电力监管局签署了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她是上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
后经调查,该公司承认其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即便如此,这20家企业也参差不齐,有的生产规模达到了万吨级,有的规模较小,有的还在建设中没有实际生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也一再重申,我国光伏产业在投产初期可能有过污染现象,但目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而除了多晶硅环节,在下游的200多家组件企业中,也只有少数几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其能耗水平和三废排放情况而这也是目前披露光伏企业环境信息的惟一渠道。
[page]环保与成本一箭双雕此前一直有观点认为,杜绝光伏产业的污染,关键问题还在于成本。他表示,通过这两年的技术提升、设备改造,我国多晶硅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没有达标的,也正在酝酿着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由此产生的违法、违规隐患,比如在常规污染控制方面就存在很多漏洞。[page]环保还是污染在讨论到底有没有污染以前,理清污染的源头是有必要的。使用金刚石线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page]升级还是出局据常瑜介绍,2011年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而估计201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届时将有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企业被淘汰出局。
常瑜也对记者坦承,由于初始投资比较大,且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只有60%的企业采用冷氢化技术。之所以在中国产生了污染,跟其产业发展有关。采访中,常瑜一再强调说,清洁生产不但能使光伏企业达到环保标准,还有助于公司持续降低成本,实现环保和成本的双赢,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而在下游的硅片环节中,切割线、切割液和刃料在成本中总占比为33%。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被市场淘汰,被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于治污不达标且能耗偏高,企业不仅制造成本高,三废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以调研企业之一江苏中能为例。
多晶硅要在高温条件下提炼还原,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其生产中的副产品四氯化硅等属于危险化学品,若处理不当将产生危害该企业通过对多晶硅提纯的生产工艺技术改造,用冷氢法代替热氢法,使多晶硅的能耗降低到80千瓦时/吨,远远低于120千瓦时/吨的平均能耗水平,并实现了99%的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循环利用。以江苏中能为例,该公司多晶硅单位能耗水平已降低到80kg/kWh,且生产工艺过程基本实现了循环利用。而要实现环保与成本的一箭双雕,上述报告认为,最关键的技术包括:多晶硅生产中的冷氢化技术和闭路循环技术,硅片切割使用PEG砂浆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硅片切割中将钢线替换为金钢线。经过走访企业得知,在此环节中,若新旧切割液比例由7:3提高到6:4,则每生产1兆瓦的硅片可以节约30万元。他表示,通过这两年的技术提升、设备改造,我国多晶硅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没有达标的,也正在酝酿着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
常瑜也对记者坦承,由于初始投资比较大,且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只有60%的企业采用冷氢化技术。所谓闭路循环,即所有生产的废料、废气可以在一个闭环系统里面重复使用,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
孟宪淦也一再强调说,多晶硅污染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多晶硅生产技术最早来自欧美等对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它并非污染产业。由于治污不达标且能耗偏高,企业不仅制造成本高,三废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
十余家光伏企业,三四个月的走访调研,一本《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绿色和平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光伏产业的清洁生产状况确实不令人满意。再加上早期多晶硅供不应求,受暴利驱动,该产业急速扩张。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清洁能源产业不清洁呢?达标企业不足三分之一从曾被外媒炒得沸沸扬扬的洛阳中硅污染门,到晶科能源的排污致癌案,光伏污染,时不时刺激着公众的神经。由此产生的违法、违规隐患,比如在常规污染控制方面就存在很多漏洞。去年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了低谷,产能的过度膨胀导致企业竞争愈发残酷。对于这一点,绿色和平在其调查报告有非常明确的阐述。
使用金刚石线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事实上,在光伏的整个生产环节中,多晶硅制造既是耗能最高的环节,也在三废排放方面首当其冲。
清洁生产必然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这无疑会大幅增加成本,对于本就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也不愿意承担。3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企业能耗和环保都不达标。
而对于有升级换代潜力的产能,鉴于其本身成本控制就比较理想,对其进行升级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有较高预期。中国的大多数多晶硅企业还与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在是成本为王,只有能耗水平和成本控制处在领先地位的企业,才能逆境生存。[page]环保还是污染在讨论到底有没有污染以前,理清污染的源头是有必要的。从国际经验来看,近零排放在技术上是不存在瓶颈的。这说明,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多晶硅企业的能耗和环保达标能满足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
但同时,该组织也强调称,近零排放技术上并无瓶颈。对此,该调查报告予以了否决。
孟宪淦对记者分析说,他们一无技术二无市场,收购这样的小企业无异于自背包袱。也正因此,多晶硅被视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介绍说,这样就不会造成污染。[page]升级还是出局据常瑜介绍,2011年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而估计201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届时将有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企业被淘汰出局。